种田党在三国志战略版中的核心策略是优先发展资源产量而非军事对抗,因此土地选择需遵循资源效率最大化原则。土地等级直接影响基础产量,5级地作为性价比分水岭,每小时可提供2300点资源,而10级地产量可达5级地的3倍但攻占难度呈几何级增长。初期应集中攻占5级地替换低级地块,中后期逐步向6-8级地过渡,避免盲目追求高级地导致战损过高影响发育节奏。
石料作为升级君王殿的核心资源,开荒期应保证至少30%的石料地产出;铁矿和木材是器械建造与战法研发的基础,中期需维持20%-25%比例;粮食则直接影响兵力恢复速度,建议始终保留15%-20%的粮田。铜矿作为稀有资源,在分城建设阶段需优先占领2-3块。特殊地形如湿地、山地等具备额外产量加成,但需注意兵种适应性惩罚。
地理位置选择需兼顾安全性与扩展空间。出生州内圈地块虽竞争激烈但受同盟保护,适合作为核心资源区;资源州交界处易遭袭扰,建议采用蜂窝状布局,以主城为中心向外辐射占领,每块地需与已有领土相邻以降低调兵损耗。分城选址应靠近9级资源密集区,建造后可通过工坊、造币厂等建筑将资源收益提升40%。迁城前需确保目标区域有至少11块连片空地,形成完整的资源链。
君王殿4级前以3-4级地过渡,7级后重点发展6级以上地块;农场、采石处等资源建筑升至10级可解锁官职委任,委任内政武将可提升对应资源5%-8%的产量。屯田操作应选择当前可占领的最高级地块,3级地以下不建议屯田。春季开垦事件可使6级以上地块获得额外30%产量加成,但全赛季限10块,需优先用于主力资源地。
10级地开发后产量接近13级标准,但需搭配满级资源科技才能完全发挥效益;铜矿开发可提升铜币产量50%,但需消耗9次开垦次数。土地置换时需计算势力值平衡,放弃低级地应选择非主资源类型。同盟资源捐献可换取技术加成,建议保持每日基础资源10%的捐献比例以激活增产效果。最终形成以5-8级地为主力、特殊地块为补充的可持续资源体系。